查看原文
其他

卒中治疗(5)支架取栓之前的故事

John H. Zhang 卒中轶事 2019-07-02

在中文里,Stent 一词大概翻译为支架。

 

在介入放射科 -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或血管外科,一个常用词是 Stenting,放入支架。

 

对卒中病人,使用脑血管支架已经越来越多了。

 



支架一词源于一个英国牙科医生,叫 Charles Thomas Stent(1807-1885)。


Stent 在伦敦开业,他的主要贡献是推动牙齿材料的研究。在1856年 Stent 在当时使用的牙齿材料 Gutta-percha 中加入一种新原料 Stearine,增加了可塑性和稳定性。

 



后来在1916年一个荷兰矫形外科医生 Johannes Fredericus Esser(1877-1946)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做面部手术重建时使用了 Stent 发明的材料,来支持面部组织。因为材料的名字叫 Stents,这样 Stent 就有了新的定义:维持/打开机体的结构。

 

Esser 使用了 Stenting 一词来形容使用牙齿材料来塑形面部重建这个手术过程。

 



在1954年有人用 Stents 材料来连接血管所以 Stent 就有了管腔的含义。尤其是在1966年有人在修复胆管中留下了一橡胶管,放了二十七年,文章的题目用了Stent 一词。

 

所以在医学上,Stent 慢慢演化成了金属或塑料管,可以插入空腔并维持空腔开放。


有时 Stent 成了动词,比如放入支架。

Stenting 其实也是一个老词,在1300s就在苏格兰使用了。有一种意思是把衣服做硬,相当于现在洗后用淀粉过一道再熨平。中国可能叫浆洗,用米汤把衣服过一遍,道理一样。后来延伸到拉伸或拉直 - Stretch。



在1983年 Charle T. Dotter 首次在文章中使用 Stent 一词,文章发表在放射学杂志 - Radiology。

 

第一个把支架用在血管里来支撑血管不再狭窄和塌陷的大概是在美国的阿根廷裔放射医生 Julio Palmaz 等人,在1985年他们用了自己设计的不锈钢的可扩支架,在狗的各种大动脉上,包括颈总动脉实验成功。文章发在放射学杂志 - Radiology。

题目是 "可扩展性管腔内支架:初期观察,工作正在进展中 - Expandable Intraluminal Graft: A Preliminary Study, Work in Progress"。可见发表人的急迫心情。

 



另一个阿根廷的医生 Juan Parodi 获取又改进了 Palmaz 支架,在1991年在五侧病人身上成功的治疗腹主动脉瘤。

 

第一次使用自动张开的冠脉支架 - Stent 是在1986年,由 Jacques Puel 和 Ulrich Sigwart 在法国的 Toulouse 完成的。Sigwart 当时称之管壁支架 - Wallstents。

 

随着时间和不断的改进,人们发现用支架系统可以把血栓从大动脉取走。于是在脑血管的取栓试验开始了。

 



第一代取栓装置叫 MERCI Retriever,是 “脑缺血机械取栓 - Mechanical Embolus Removal in Cerebral Ischemia” 的缩写,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 UCLA 在2001年设计,像一个开瓶器。


MERCI 在2004年第一个被 FDA 批准上临床。

 

这个装置是1995年开始初想,1996年造出在 UCLA 进行动物实验。核心人物之一是法国生的美国人 Y. Pierre Gobin(1957-),介入神经放射医生。Gobin 在巴黎上的医学院,1988年毕业,然后深造介入。1992年来到美国,在 UCLA 工作。

 

在2001年 MERCI 第一次成功从一个病人身上取栓。

 



按照 FDA 的标准,这个取栓装置是不合格的,因为当时没有证明它安全有效。大概临床上实在需要一个取栓装置,所以 FDA 批准 MERCI 可以临床上取栓 - Removal of Clots,而不是治疗卒中 - Stroke Therapy,一个必要的文字游戏。


其他药物公司,尤其是中国药物公司也应该考虑,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不要提卒中治疗,只讲细胞保护,循环改善,可能容易批准。

 

谁知道这个文学游戏导致了卒中治疗的一场革命。FDA 这个后门开出了新的卒中文化。

 

不出所料,第一代取栓装置 MERCI 的第一次大型临床试验在2011年完成,结果是对病人无益处。

 

第一次临床试验是114个病人,用了265个取栓装置,再通率53%,副作用7%。90天评分取栓组并不明显优于对照组。

 



如果是在一个保守的国家,取栓就从此走入绝境了。可是美国人是不怕失败的,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撑了取栓的发展。

 

中国的介入医生不能永远缩手缩脚,要敢于出头露面。

 

于是大家又开始设计第二代取栓装置,结果荷兰人最先报道(Mr. CLEAN)了500例病人。使用阿替普酶后,20%病人可以恢复到生活自理。阿替普酶加第二代支架取栓,33%左右的病人可以生活自理。

 



一位24岁的 Brianne Cassidy 受了脑外伤几天后严重卒中,入院时右侧偏瘫,失语。阿替普酶溶栓失败,第二代支架取栓装置 - Stent Retriever 成功。几分钟后,Cassidy 可以移动右侧肢体,恢复语言功能。

 

取出血栓,恢复血流,保护组织,停止损伤。以支架为基础的取栓装置在临床上取得成功,甚至一些试验还没完成就被叫停,因为后来效果更明显,无需再试验。

 

这种取栓程序叫血管内治疗,可以缩短病人恢复时间,有些病人甚至几乎完全正常。当然越早取栓越好,有人估计每分钟卒中可能造成2百万脑细胞死亡。

 



经过多年的发展,第二代支架取栓装置功能上像一个笼子 - Cage,把血栓抓住,拉出来。

 

尤其是 FDA 在2012年批准的 Solitaire 取栓装置,深受欢迎。UCLA 也帮助发展和使用 Solitaire。

 

当然有一个重要的条件是用影像来选择合适的病人。

 

因此,医生手上就有了两件武器来对付急性大血管卒中。

 



虽然美国有一千多家医院有取栓装置,美国每年才取栓一万三千多病人(每年八十万卒中病人)。

 

Charles Stent 是家中老六,他与 Caroline 结婚,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1855Stent 被任命为英国皇室牙医。


他的两个儿子都成了牙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